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 北方網  >  健康之家  >  健康資訊
關鍵詞:
 

今後十年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出臺

http://www.enorth.com.cn  2001-12-10 10:18
 

 
 
 
 

  

今後十年我國城鄉居民膳食結構如何調整、營養結構如何改善?有關部門今天公布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年)》對此提出了指導意見。

  由農業部、衛生部、科技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共同編寫的這部《綱要》提出,今後10年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的指導思想是,為了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動員和號召全社會力量,加快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圍繞食物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分類指導,全面推進,以此引導和促進食物與營養協調發展,使我國食物與營養整體水平有較大提高。

  《綱要》提出,要堅持食物生產與消費協調發展、食物資源利用與保護相結合、食物質量與安全衛生管理相結合、優化結構與預防疾病相結合、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走有中國特色的食物與營養發展道路。

  根據人民生活進入小康、正在向富裕邁進的新形勢,《綱要》提出了居民營養水平、食物消費水平、食物供給水平和降低營養不良性疾病等4類指標,並對全國居民、城鄉居民分別提出相應要求,以便實行分類指導。《綱要》同時指出,要優先發展奶業、大豆產業和食品工業3個重點領域,選擇農村地區、西部農村地區作為重點地區,少年兒童群體、婦幼群體、老年人作為重點人群。

  《綱要》還提出了5方面的政策措施,如調整結構,提高食物綜合供給能力;加強法制建設,保護食物資源環境;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全民營養意識;改善居民營養結構,保障我國食物安全;分級管理,部門分工整合,建立現代食物管理體制等。

  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年)

  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年)》,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

  《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年)》全文如下:

  從新世紀開始,我國人民生活在總體達到小康水平的基礎上繼續改善,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進。今後十年,將是我國居民食物結構迅速變化和營養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時期。加快食物發展,改善食物結構,提高全民營養水平,增進人民身體健康,是國民整體素質提高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為指導我國食物與營養持續、協調發展,特制定本綱要。

  一、食物與營養發展的基本狀況

  (一)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的成就。

  《九十年代中國食物結構改革與發展綱要》頒布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實現了農產品供給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變,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推動了食物需求持續增長,全民營養狀況得到全面改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為食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科技進步已經滲透到食物發展的各個環節,加速了傳統食物的改造,拓寬了食物發展的空間。我國食物與營養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食物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我國糧食的年均生產能力已達到5億噸的水平,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00公斤左右。在糧食生產穩步增長的同時,肉、蛋、水產品以及水果、蔬菜生產都有了快速的增長,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食物消費質量明顯提高。1990年到2000年,全國居民人均收入從904元增加到1625元(1990年不變價)。人均食物消費支出佔生活消費總支出的比重逐步降低,恩格爾系數從60.3%下降到46.0%。食物消費結構得到了顯著改善。2000年人均消費口糧206公斤,蔬菜110公斤,食用植物油8.2公斤,食糖7.0公斤,肉類25.3公斤,蛋類11.8公斤,奶類5.5公斤,水產品11.7公斤。與1990年相比,蛋、奶、水產品人均消費量有較大幅度提高。

  3.居民營養結構有較大改善。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國居民攝入能量比較穩定,攝入的蛋白質總量中動物性蛋白質所佔的比重有了一定增長,膳食質量顯著改善。通過90年代後期部分地區典型監測表明,居民人均每日攝入能量2387千卡,蛋白質70.5克,脂肪54.7克。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攝入能量2253千卡,蛋白質69.2克,脂肪72克;農村居民人均攝入能量2449千卡,蛋白質71.1克,脂肪46.7克,基本達到了營養素供給量標准。

  (二)當前食物與營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4.食物生產、消費、營養不協調,生產結構不能滿足營養結構改善需要。從目前情況看,一是我國優質農產品比重偏低,奶類、大豆等優質食物消費明顯不足。二是城鄉居民營養不平衡,地區差異較大,城市居民因膳食不平衡或營養過剩導致的疾病迅速增多,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營養不良現象仍然存在。三是食品工業發展滯後,產品結構不合理,技術裝備總體水平偏低,食品工業產值不足農業產值的40%,加工食品消費量僅佔食品消費量的30%,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較大。

  5.食物質量、安全和衛生存在隱患。部分地區食物生產的環境惡化,受到工業和城市的污染,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使用不當,加工中食品添加劑和技術使用不盡合理,導致部分食物有害物質殘留超標,嚴重影響人民健康。

  (三)食物與營養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6.食物與營養發展面臨新的形勢:一是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食物多樣化、優質化需求明顯增加;對食物安全衛生要求不斷提高。二是居民食物消費正處於由小康向更加富裕轉型的時期,急需加強對居民食物與營養的指導工作,促進居民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否則,既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可能會影響一代甚至幾代人身體素質的提高。三是世界經濟和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國際食物與營養產業呈加速發展趨勢,必須加快我國食物與營養工作,以跟上世界發展步伐。

  因此,今後十年,我國食物與營養工作面臨著十分艱巨的任務,必須調整戰略,轉變觀念,明確發展重點,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食物與營養取得新的發展。

  二、食物與營養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食物與營養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7.食物與營養發展的指導思想。適應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營養改善的要求,為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動員和號召全社會力量,加快我國食物與營養的發展。緊緊圍繞食物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分類指導,全面推進,建設現代食物生產、加工和市場體系,調整引導我國食物結構向營養、衛生、科學、合理方向發展,經過不懈努力,使我國居民的食物消費與營養整體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

  8.食物與營養發展的基本原則。堅持食物生產與消費協調發展的原則,適應居民營養改善的需要,建立以農業為基礎、以食品工業為龍頭的現代食物產業體系;堅持食物資源利用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合理開發利用各種食物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堅持食物質量與安全衛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加強對食物質量的監測和管理,全面提高食物質量和安全衛生水平;堅持優化結構與預防疾病相結合的原則,調整優化食物與營養結構,預防營養性疾病,提高全民營養和健康水平;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發揚中華飲食文化的優良傳統,全面提高食物發展的科技水平,走有中國特色的食物與營養發展道路。

  (二)食物與營養發展的目標。

  9.2010年食物與營養發展總體目標。保障合理的營養素攝入量。人均每日攝入能量為2300千卡(供給能量為2600千卡),其中80%來自植物性食物,20%來自動物性食物;蛋白質77克,其中30%來自動物性食物;脂肪70克,提供的能量佔總能量的25%;鈣580毫克,鐵23毫克,鋅12毫克;維生素(B1)1.2毫克,維生素(B2)1.4毫克,維生素A775微克。

  保障合理的食物攝入量。人均每年主要食物攝入量為:口糧155公斤,豆類13公斤,蔬菜147公斤,水果38公斤,食用植物油10公斤,食糖9公斤,肉類28公斤,蛋類15公斤,奶類16公斤,水產品16公斤。

  保障充足的食物供給。2010年全國主要食物生產總量的安全保障目標為:糧食5.7億噸,豆類2300萬噸,蔬菜3.7億噸,水果7300萬噸,油料3400萬噸,糖料1.3億噸,肉類7600萬噸,蛋類2700萬噸,奶類2600萬噸,水產品5000萬噸。

  降低營養不良性疾病發病率。5歲以下兒童低體重發病率降至5%,生長遲緩發病率降至15%。孕婦和兒童貧血患病率分別降至20%和15%。4個月以內嬰兒的母乳喂養達到普及,4個月以上的嬰兒,應逐步補充各種輔助食品。

  10.2010年城鄉居民食物與營養發展目標。城市居民。人均每日攝入能量2250千卡,其中75%來自植物性食物,25%來自動物性食物;蛋白質80克,其中35%來自動物性食物;脂肪80克,提供的能量佔總能量的28%。人均每年主要食物攝入量為:口糧135公斤,豆類12公斤,蔬菜160公斤,水果52公斤,食用植物油10公斤,食糖10公斤,肉類32公斤,蛋類18公斤,奶類32公斤,水產品22公斤。

  農村居民。人均每日攝入能量2320千卡,其中84%來自植物性食物,16%來自動物性食物;蛋白質75克,其中27%來自動物性食物;脂肪65克,提供的能量佔總能量的24%。人均每年主要食物攝入量為:口糧165公斤,豆類13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30公斤,食用植物油10公斤,食糖8公斤,肉類26公斤,蛋類13公斤,奶類7公斤,水產品13公斤。

  三、食物與營養發展的重點領域、地區與群體

  今後十年,針對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要優先發展奶類產業、大豆產業和食品加工業三個重點食物領域,努力解決好農村和西部兩個重點地區以及少年兒童、婦幼、老年三個重點人群的食物與營養發展問題。

  (一)食物與營養發展的重點領域。

  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的內容多、任務重、領域廣,要在整體推進的基礎上,把涉及食物與營養發展的難點和薄弱環節作為今後十年的重點內容,優先發展。

  11.奶類產業。加快發展奶業,提高居民奶類消費水平。扶持奶源基地建設,調整奶畜群結構,改善奶業基礎薄弱的狀況。加快發展乳制品加工業,支持開發新的奶產品,促進奶產品的昇級換代。大力加強奶業科學研究,提高奶業發展的科技含量。支持並形成若乾個對全國具有帶動作用的大型乳品加工企業集團。加大對奶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盡快提高我國居民的奶類食品消費水平,到2010年居民的乳制品人均消費量比2000年要有大幅度增加。

  12.大豆產業。大力發展大豆產業,促進大豆及其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提高大豆食品的供給水平。支持開展大豆資源、生產、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大力開拓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費市場,優先支持開發新型的大豆食品,用現代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豆制品;到2010年,以大豆為基礎的優質蛋白質消費量以及深加工產品消費量要有明顯增加,質量要有明顯改進。

  13.食品加工業。優先支持對主食的加工,加快居民主食制成品食物的發展步伐,重點發展符合營養科學要求的方便食品、速凍食品。加快開展食物營養強化工作,重點推行主食品營養強化,減輕食物營養素缺乏的狀況。優先支持我國傳統食品的工業化技術改造,選擇並支持若乾種具有市場前景和示范作用的傳統食品,提高其科技含量,加快其工業化步伐。優先支持大宗農產品深度開發與加工利用,逐步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程度。

  (二)食物與營養發展的重點地區。

  食物與營養發展需要全民參與、協調發展。要把相對落後的地區作為重點,加大力度,努力推進。

  14.農村地區。廣大農村地區,食物發展不平衡,營養狀況相對落後。要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提高食物消費能力。重視農村營養改善,加強農村食物與營養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食物購買與消費環境,開拓農村食物市場。力爭到2010年廣大農村地區營養狀況有較大改善,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15.西部農村地區。西部農村地區食物發展基礎較差,食物資源豐富但未能充分開發利用。要加強食物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西部特色食物生產基地。合理開發和利用優勢食物資源,形成西部食物發展主導產業,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西部地區食物增長與環境改善協調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引導合理食物消費,降低西部地區農民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采取綜合措施,促進西部地區農民食物與營養狀況的不斷改善。

  (三)營養改善的重點人群。

  營養改善是長期的任務,在注重各類人群營養改善的同時,要切實抓好弱勢人群的營養改善工作。

  16.少年兒重群體。提高民族整體素質,基礎在少年兒童。積極組織實施有關少年兒童營養改善的國家計劃。優先保證這一群體的營養供給,提高身體素質。定期對少年兒童營養健康狀況進行監測,實行有針對性的營養指導,使少年兒童從小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建立貧困地區少年兒童營養保障制度,切實解決農村兒童營養不足和城市兒童營養不平衡的問題。力爭到2010年,農村營養不良兒童所佔的比例比2000年減少一半,城市營養失調兒童所佔的比例減少1/3。

  17.婦幼群體。婦女具有特殊的營養需要,嬰幼兒正處於生命的早期,他們的營養狀況關系到人體一生的健康。要加大婦幼群體營養改善的力度,逐步建立孕婦、嬰兒營養保障制度,防止婦女尤其是孕婦、產婦、哺乳期婦女的營養失衡。在全面普及母乳喂養的基礎上,針對婦幼群體的特殊需要,大力開發適合婦幼群體消費的系列食品,加強對婦幼食品的市場管理。重點搞好3歲以下幼兒的營養改善,為提高中華民族新一代的身體素質打下良好基礎。

  18.老年人群體。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比例逐漸增大,老年人的營養與健康越來越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問題。要建立老年人營養保障制度,關心老年人膳食營養,做好孤寡老人的膳食供給,加強對老年人的營養保障工作。研究開發適合老年人消費的系列食物,重點發展營養強化食品和低鹽、低脂、低能量食品。減少老年人營養性疾病的發生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四、促進食物與營養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調整結構,提高食物綜合供給能力。

  19.調整農業結構,提高食物質量。在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上,著力優化食物品種、優化食物品質、優化食物布局,促進食物生產效益大幅度增長。種植業要由傳統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二元結構』向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結構』轉變,大力發展名、特、優農產品,形成各具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及其加工專用生產區,建立優質食品加工專用原料生產基地,大力發展適合食品加工業需要的標准化農產品生產。合理和充分利用草地、農作物秸稈等資源,建立規模養殖場,加快牛、羊、禽特別是奶畜發展,生產優質畜禽食品。在合理保護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加快發展水產養殖業,積極開發大洋性漁業資源。

  20.加強管理,加快食品工業發展。轉變政府職能,加強行業規劃和協調,加強監管和服務,實行食品工業產供銷一體化。調整食品工業結構,加速傳統食品工業的優化昇級,促進傳統食品工業向現代食品工業的轉化,建立現代食品工業體系。開展食品加工機械、包裝、貯運技術創新,大力發展現代食品科技,提高我國食品工業科技水平。加強食品工業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產品標准化包裝、運輸。加強對大宗食物的加工,提高綜合利用率。采取措施,嚴格控制對人們身心健康危害較大的煙草業、烈性酒的發展。

  21.加強食物市場體系建設,提高食物國際競爭力。逐步建立和完善食物產地批發市場、城鄉集貿市場、連鎖超市等零售市場,進行合理布局,形成規范的生產——批發——零售一體化的市場網絡。建立食物快捷運輸通道,建設發達的食物流通體系。參照世界貿易規則,制定我國食物進出口貿易政策,采用國際標准進行食物生產、加工,發展外向型食品產業。以市場為導向,加強優勢食物出口的生產,提高水果、蔬菜、畜產品、水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質量,增強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加強對食物進出口的檢驗檢疫。

  (二)加強法制建設,保護食物資源環境。

  22.加強食物與營養法制建設,完善食物與營養標准體系。加快食物與營養立法步伐,制定食品管理法規,保證食品安全衛生與人民身體健康。抓緊制定關於營養師、營養標識、兒童營養等方面的法規,把居民營養改善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加強食物生產、加工、流通過程的標准化建設,加快食物質量、安全、衛生的標准體系建設,制定不同類別食物與營養標准,科學地指導食物生產和消費。在大中城市和有條件的地區逐步實行農產品認證制度,規范直接上市農產品的質量要求。加快食物流通體系的法制建設,規范企業行為,保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權益。

  23.保護食物資源環境,保障食物質量、安全與衛生。加大耕地、草地、水資源等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力度,逐步改善食物資源環境,保障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大力推廣節地、節水、節能型等食物生產技術,緩解耕地、水資源緊缺的壓力。強化食物生產過程的環境保護,加大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治污力度。大力發展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豐富的食物生產,加快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逐步增加名牌精品食物的市場供給。積極穩妥地發展高質量、高效能的保健食品,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需要。加強對食物種植、養殖階段農藥、獸藥的管理,完善有關農藥、獸藥安全使用管理規定。建立健全食物質量、安全與衛生檢驗檢測體系,加強對食物生產全過程的監督管理,提高食物質量,確保食物安全與衛生。

  (三)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全民營養意識。

  24.加強科技研究,提高食物與營養發展的科技水平。增加食物生產、食品工業、食物營養衛生及相關領域的前瞻性、戰略性、公益性科研投入,加強食物發展各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促進產、學、研相結合,使相關學科相互滲透和交融,不斷增強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能力。加強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在食物與營養領域的應用研究,顯著提高食物產量、質量、安全和衛生水平。開展食物、營養與健康的相關研究,培養和造就食品與營養科學研究領域的高層次人纔。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注重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有關食物與營養的先進技術。

  25.全面普及營養知識,提高全民營養意識。加強對居民食物與營養的指導,建立用科學的營養知識引導消費和用消費帶動生產的新機制,使生產結構、消費結構和營養結構合理協調。開展多種形式、多種類型的營養知識教育,充分發揮各種新聞媒體的作用,加強營養知識宣傳,提高城鄉居民的營養科學知識和自我保健意識,引導居民的食物消費方向,提高全民科學、合理膳食的自覺性。加強對中小學生和家長的營養知識教育,把營養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的內容。提高營養師的社會地位,逐步在醫院、幼兒園、學校、企事業單位的公共食堂及餐飲服務業推行營養師制度。

  (四)改善居民營養結構,保障我國食物安全。

  26.實施有關營養改善行動計劃。繼續和規范實施國家營養改善行動計劃、國家大豆行動計劃、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等。積極推廣學生營養餐,作為國民營養改善的一項重要工作,成立相應協調機構,制定相關法規,依法加強管理。力爭到2010年,全國大中城市要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學生吃上學生營養餐。在經濟落後地區,采取不同形式,保障居民營養供給。對發生嚴重營養不良的地區,當地政府要及時采取營養改善措施。

  27.加強營養監測,建立食物安全保障系統。建立和完善食物與營養監測系統,堅持重點監控與系統監測結合,監測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營養狀況。加強食物信息建設,建立我國食物安全與早期預警系統,保障全民食物供給和消費安全。要從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來考慮我國食物的安全,密切關注和研究市場變化、重大自然災害對食物供給帶來的影響,提前作好各種應對准備,確保我國食物安全。

  (五)加強對食物與營養工作的領導。

  28.分級管理,部門分工配合,建立現代食物管理體制。《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年)》的實施由農業部牽頭協調,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緊密協作,積極配合,加強對食物與營養發展工作的指導,進一步發揮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的重要作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和加強食物與營養發展工作,結合本地實際,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差別和習慣,研究制訂本地區的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把食物與營養發展目標納入本地區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快我國食物與營養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現代食物發展管理體系,保證食物與營養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

  

 
稿源:新華網  編輯:樊蕙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注冊後發表評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