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前,我國科研人員成功利用毛細管電泳電化學發光檢測、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PR)及激光誘導熒光等技術快速分析癌症病人體液、組織液成分,並建立相應的臨牀物質成分分析參數數據庫快速確定癌症標誌物,這一系列研究成果對癌症的預警和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臨牀應用價值。
由上海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癌症早期診斷標誌物的實時分析”項目,日前正式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組織的專家鑑定。
據瞭解,滬吉科研合作團隊於2004年1月承擔了此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經過4年多的不懈努力,科研合作團隊取得可喜進展,成功利用毛細管電泳電化學發光檢測,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PR)及激光誘導熒光技術和其他光譜技術,蛋白質芯片或基因芯片傳感器等,實現了某些癌症標誌物的實時、靈敏、特異性的在線檢測。
衆所周知,癌症已成爲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據美國癌症學會(ACS)統計,2007年全世界新增癌症病例1200多萬、760萬人死於癌症。按目前的醫療水平,早期癌症病人約有80%~90%以上可以治癒,因此早期診斷對癌症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
復旦大學孔繼烈教授所帶領的科研團隊,在成功研製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毛細管電泳電化學分析儀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電化學發光新技術和新型電化學發光探針,並利用毛細管電泳-電化學發光簡單靈敏地檢測血漿(血清)中肝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的標誌物“脯氨酸肽酶”活性的新方法。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