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牙齒的結構與功能
牙齒是人體的咀嚼器官。人的一生中有兩副牙齒,第一副牙齒稱爲乳牙,於出生後6-7個月開始萌出,兩歲半左右長齊,共20顆。第二副牙齒稱爲恆牙。第一顆恆牙於6歲左右開始萌出。隨後乳牙按照一定順序和年齡逐個脫落而相繼被恆牙替換。到12歲左右乳牙全部被恆牙替換。20歲左右,恆牙全部萌出,共28-32顆。
什麼是牙周疾病
牙周疾病就是發生在牙齒周圍支持組織的疾病,主要有兩大類,即牙齦炎和牙周炎。病變只發生在牙齦的,叫牙齦炎,多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當炎症累及齒槽骨等牙周支持組織時,稱爲牙周炎,主要發生在成年人。
正常的牙齦是粉紅色的,並有一定的彈性,輕輕碰觸不會出血。而牙齦炎時,由於組織水腫和血管擴張,致使牙齦發紅、腫脹、彈性較差,刷牙或咬食物時牙齦容易出血,這是自我診斷牙齦炎的主要特徵。輕度的牙齦炎可以通過認真、有效地刷牙以及及時治療並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而很快痊癒。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得到控制和治療,很容易發展成爲牙周炎。牙周炎時,炎症的範圍擴大,牙齦與牙面分離,並有齒槽骨的吸收而形成“牙周袋”,牙牀紅腫,口中有難聞氣味,如再得不到有效治療,牙齒會逐漸鬆動、移位甚至脫落。牙周炎是中老年人牙齒喪失的第一位原因。牙周炎不但影響正常咀嚼,還會影響美容和正常的社會交往。另外,研究表明懷孕的婦女誕出低體重兒與其患有牙周炎有關。牙周病是中老年人失牙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