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它們也可這麼美味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深圳新聞網 作者: 編輯:李娜 2016-12-02 16:00:00

  中國人從小就會背誦的二十四個節氣歌,終於在昨天正式了入選世界非文化遺產名錄。當二十四節氣與美食結合起來,會有什麼奇跡?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個中國人從小就會背誦的二十四個節氣歌,終於在昨天正式了入選世界非文化遺產名錄。

  我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方法,古代天文學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幾千年來,二十四節氣一直是深受農民重視的『農業氣候歷』,也是傳統歷法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夏至吃涼面、冬至吃餃子、小寒吃菜飯……當二十四節氣與美食結合起來,會有什麼奇跡?

  立春:吃春餅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面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雨水:蜂蜜不可少

  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

  驚蟄:吃梨

  驚蟄吃梨是北方的民間習俗。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春回大地,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所以梨特別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

  春分:豎雞蛋

  在每年的春分這天,世界各地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中國民俗豎雞蛋』。

  玩法: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清明:江南吃青團子

  說到清明吃什麼,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飲食習俗,如江南吃青團子、客家人吃艾粄、廈門吃薄餅……

  谷雨:北方食香椿南方喝谷雨茶

  北方谷雨食香椿習俗,谷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而南方則喝谷雨茶,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闢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習俗,谷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以祈求健康。

  立夏:囫圇蛋

  是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鍾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小滿:綠豆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古代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這是說小滿節氣,苦菜已枝葉繁茂,而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自小滿始,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正是『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的時節。

  芒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夏至:涼面

  『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今天是農歷24節氣中的夏至,這意味夏天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也標志著夏至以後,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而在夏至當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小暑:吃三寶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民間在這個時節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大暑:頭伏餑餑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北方人的習俗是吃面條、餃子、雞蛋等,北京俗語為『頭伏餑餑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北京人還會做冰鎮酸梅湯沿街叫賣。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裡,面食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立秋:秋後十八盆

  立秋是夏至後第三個節點。在老南京立秋節氣上,有著『啃秋』的習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後十八盆』,表示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於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

  處暑:鴨子

  南京人傳統的飲食習俗是在『處暑』時節吃鴨子。鴨子,特別是南京江寧湖熟地區的麻鴨最為搶手,據悉,那裡的鴨子味甘性涼,肥瘦適宜。如果沒有空,老南京人都會去熟食店買半只鴨子回家;有空的人都會在家燉上『蘿卜老鴨煲』或做『紅燒鴨塊』送給鄰居,這就是俗語中說的,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杭州人習慣將鴨子分為老鴨兒、嫩鴨兒、呆大鴨兒,就營養來說,老鴨瘦肉多,水分含量少,相對口味和營養都會好一點,適合煲湯解暑氣,而肉鴨則多用來做烤鴨、醬鴨等。對如何辨別老鴨和嫩鴨,這裡有一個小竅門:老鴨一般毛長得比較齊,嘴和腳掌比較硬,顏色發黃、發黑,摸上去骨頭比較硬。另外,同樣的個頭,老鴨比嫩鴨分量重。

  白露:喝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秋分:秋碧蒿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

  寒露:柿子紅了皮

  民諺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軟糯的柿子等到秋天纔成熟,果味甘澀、性寒,入肺、脾、胃,清熱潤肺。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兩倍。可以養肺護胃,清除燥火,經常食用能夠補虛、止咳、利腸、除熱。

  霜降:拔蘿卜

  山東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卜。秋後蘿卜賽人參,蘿卜是秋冬季節的看家菜之一。山東人霜降這天一定要吃蘿卜,以防病災。生吃,涼拌,做成熱菜、湯飲、粥品、主食,甚至做成藥膳,無論哪種吃法,他們都樂此不彼。白蘿卜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生吃白蘿卜一是下氣,解腹脹之圍;二是白蘿卜入肺,肺應秋季,可以加強肺的『肅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腸運動,『肺與大腸相表裡』。

  立冬:餃子

  在北方總認為『舒服不過倒著,好吃不過餃子』,人們認為餃子是最好吃的,而且餃子也是北方的特色。在南方的很多城市,立冬要吃的是雞鴨魚肉,因為天氣逐漸的寒冷,人們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而肉類是富含蛋白質的,所以認為吃肉是最好的選擇。中醫認為,立冬進補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雞肉、羊肉、蝦等。

  小雪:首選是羊肉

  小雪節氣的最佳飲食首選是羊肉。羊肉所含的熱量比牛肉還高,冬天吃羊肉可促進血液循環,可改善因陽氣不足而導致的手足不溫、畏寒怕冷等癥狀,在冬季食用對身體益處多多。

  大雪:醃肉

  北方有『大雪小雪、煮飯不息』的諺語,即由於晝短夜長的緣故,家庭主婦做一日三餐的時間幾乎連上了。老南京則有句俗語叫『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醃制『咸貨』,以迎接新年。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北方吃餃子,還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而南方則吃湯圓、年糕、赤豆粥、黍米糕等

  小寒:吃菜飯

  小寒吃菜飯是老南京的習俗。南京人對小寒頗為重視,人們會用糯米加生姜、矮腳黃、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一起煮成菜飯。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節氣,也是陰氣最盛的時期。南京菜飯中糯米補中益氣,健脾暖胃,能增強機體抵御寒邪的能力;生姜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溫肺散寒之功效。再加上南京特產矮腳黃、香腸、板鴨,藥食雙補,美味可口,冬日裡吃完後特別暖和,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大寒:消寒糕

  吃『消寒糕』的習俗在北京由來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選擇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昇的好彩頭。

  所以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帶著吉祥味,也能驅散身上寒意,所以稱為『消寒糕』。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