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網健康專稿: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如何調養腸胃安度夏天,如何在酷暑時節裡科學飲食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今天我們就邀請到了天津市中醫二附屬醫院的脾胃病專家祁向爭主任,為我們聊一聊夏日炎炎養胃護胃的健康知識。
脾胃常見報警癥狀
說到脾胃疾病,首先得認識哪些癥狀屬於脾胃功能失調。在日常生活中,這些癥狀可能出現的比較隱匿,容易被大家忽視。臨床也中發現脾胃疾病患者有年輕化趨勢,也就是說,脾胃病不單單是老年人的“專利”。
常見癥狀有食欲差,對飲食提不起來精神,吃一點就飽,胃脹,一直到下一次進餐,仍感覺還有食物沒消化,噯氣,泛酸水,燒心,口苦,口黏,口臭,惡心,胃疼,胃脘堵悶感。腹脹,大便稀溏,或便秘,排便不爽不盡感,大便黏膩,排氣少。嚴重者有消瘦、貧血、甚至難以進食等情況。
脾胃疾病有何特點,哪些人易得易患脾胃病
脾胃是我們常說的後天之本,也就是說人體生活生存的立身基礎依賴脾胃功能正常,纔能完成飲食物的腐熟、運化,即消化、吸收、營養周身功能。脾胃五行屬土,位居中焦,喜燥惡濕,有斡旋氣機、昇清降濁的樞紐作用。這一生理作用決定,脾胃功能易虧虛,易被濕邪、寒邪所擾,也就是說脾胃有易虛易濕的特點。臨床多見脾胃虧虛、脾胃虛寒、濕邪困脾的情況。
針對先天不足,素體虛弱;長期貪涼飲冷(冷飲過多、空調溫度過低,與室外溫差大);嗜食肥甘厚味(進食油膩、油炸、甜膩、煙、酒等物),則易致脾胃虧虛、脾胃虛寒、濕邪困脾的情況發生。
日常飲食調養方法
如果有輕微的脾胃癥狀,飲食上注意避免進一步損傷,是可以恢復的。有以下幾點建議:1.作息規律,不熬夜,飲食規律,少食多餐,進餐8分飽,保持排便規律。2.忌辛辣、甜膩、油膩、煙酒、冷飲等物。3.保持精神愉快,切忌生悶氣,情緒是影響脾胃功能的關鍵。4.每天有至少30分鍾的戶外運用,有助於條暢氣機。5.食療有助脾胃功能恢復,例如山藥、薏米、大棗煮粥健脾益氣祛濕,尤其在夏天,單用薏米煮粥即可達到祛濕目的。生姜、蔥白煎水溫中焦驅表寒,小茴香煎水驅下焦寒氣等。
除了飲食調養外,對癥狀較重的患者有哪些方法
癥狀較重患者,顧護脾胃元氣關鍵。脾胃癥狀出現,是由於脾胃氣機失調,元氣受到損傷,此時需要到醫院由醫生進行辨證治療,服用中藥。此外,還可以在家裡進行簡單治療。這裡首推艾灸療法,我們常說虛則寒,寒則濕,這也是脾胃元氣受損的後果。治療選用艾灸,可以溫補中焦,提昇脾胃元氣,幫助氣血運行,促使身體的各項功能盡快恢復。操作也很簡單,可以用艾條直接灸,神闕穴(肚臍),中脘穴(心窩下胃脘部,臍上4寸),氣海穴(臍下1.5寸),天樞(臍旁2寸),或者局部疼、脹部位。也可用艾盒、艾罐等器具,將艾段、艾絨放裡面來灸。艾灸除了治療脾胃病,對全身許多不適癥狀都有治療作用。
外治方法調養脾胃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注意中醫調治及養生,三伏貼是針對脾胃疾病操作簡單,療效顯著的一種。中醫辨證符合脾胃虛寒、虛弱的患者都能應用。我們科室開展三伏貼,在每年的立夏、一伏、二伏、三伏的當天進行。為了更好地恢復脾胃功能,科室制定了一套三伏貼治療方案,並不是簡單的進行貼敷。三伏貼是我院名老中醫邵祖燕教授多年臨床經驗,並經過李慧臻主任帶領全科人員摸索加以改進,使其外用透皮作用更好。貼敷在人體的穴位上面,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從而達到振奮陽氣、祛除寒邪的效果。除了貼藥餅,還配合拔罐、耳穴埋豆、溫灸的治療。四項內容綜合,兼顧經氣循行上下、走行表裡,局部與整體的理念,達到陰陽平衡目的。如果患者病情較久,還可以在冬天配合做三九貼的治療。
另外還有,針刺法、灸法(溫針灸、長蛇灸)、拔罐法、穴位貼敷(胃痞貼,胃痛帖,便秘貼,腹瀉貼)、耳針、埋線、放血療法、熏蒸療法、泡洗、中藥滴灌、結腸透析儀等眾多的治療措施。這些治療適用於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脂肪肝、慢性膽囊炎、慢性胰腺炎、便秘、結腸炎癥見胃脘怕涼、喜暖喜按、脘腹脹滿、兩脅疼痛、呃逆、噯氣、泛酸、燒心、便溏等。其他伴有疲勞綜合征、失眠、退行性骨關節病、體虛易感風寒患者,伴見脾胃不適等人群也適用。
脾胃病做哪些檢查
脾胃病最常見的檢查是腹B超、胃鏡及HP檢查。如果治療後癥狀緩解不明顯,還是建議做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北方網編輯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