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必須標註非藥品 不具醫療效能 等提醒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健康時報 作者: 編輯:李娜 2017-09-21 08:55:17

內容提要:藥品是治療疾病的重要武器,而保健品只能算是健康的一種潤滑劑,本身並不具有治療的作用。但很多廠商出於商業目的,片面強調其功效,將某些保健品打造成無所不能的治病“神器”,這也致使部分人羣將保健品視爲保證健康不可或缺的藥品。

  保健食品必須標示“非藥品”、“不具醫療效能”等提醒!臺灣“食藥署”日前宣佈,這樣的規定將最快於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相信在此約束之下,市場上的保健品不僅會脫去治病的“外衣”,更能讓保健品行業得到良性的發展。

  藥品是治療疾病的重要武器,而保健品只能算是健康的一種潤滑劑,本身並不具有治療的作用。但很多廠商出於商業目的,片面強調其功效,將某些保健品打造成無所不能的治病“神器”,這也致使部分人羣將保健品視爲保證健康不可或缺的藥品。

  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一定的歷史淵源。食藥同源的理念讓一些人相信單純通過食品就能攻克某些疾病。而標註了保健功能的各類保健品,不管歸於什麼屬性,都可以被當做沒有副作用的藥品來對待,對於罹患某些疾病、對健康有巨大渴求的羣體,就會形成很強的誘惑力。

  因此商家更願意突出保健品的功效,很容易讓人們產生保健品可以包治百病或者預防百病的錯覺,繼而對保健品產生錯誤的消費理念。

  這種理念除了可能給當事人帶來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健康理念——因爲相信保健品,便會對一些本該注意的疾病視而不見,影響正常的醫療進程,還可能錯誤地將健康依託在保健品上面,忽視了其他健康隱患。

  早在1996年,當時的衛生部就頒佈了《保健食品管理辦法》,明確指出保健品是宜於特定人羣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爲目的的食品。但是調解機體功能與治療之間的概念,非專業人員較易混淆。不少商家便在保健品包裝宣傳時,將保健品不屬於藥品或不具有治療效果的屬性弱化。

  至今,還有不少消費者將保健品稱爲保健藥,甚至將一些保健品視爲對抗慢性疾病的良方。除保健食品“藍帽子”外,在產品上醒目地標上“非藥品”的做法值得借鑑。

  更進一步講,希望我們能對保健品的標識做出更加細緻的規定,在未來的保健品包裝上,“保健品不是藥品”、“保健品不具有治療疾病效果”等理念,能如煙盒上“吸菸有害健康”的標識一樣,出現在非常醒目的位置上,以便保證這樣的理念作爲常識紮根於每個人的心中。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