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區域中醫心血管診療中心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編輯:張琦 2019-01-04 12:38:31

  中心簡介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科,現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冠心病)、國家重大疑難疾病(慢性心力衰竭)中西醫臨床協作項目牽頭單位,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2017年榮獲“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011年發起成立全國冠心病中醫臨床研究聯盟,目前聯盟成員單位已逾百家,建立了醫、教、研、產協同研究網絡,開展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疾病臨床循證、轉化推廣及防控策略等方面研究,建立了冠心病古今文獻數據庫及流調數據庫,提出了冠心病“痰瘀互生”的中醫病機理論;主持制定了《慢性心力衰竭中醫診療專家共識》、《中藥新藥用於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完成了第一個以心血管事件為終點的心肌梗死二級預防研究,建立心血管疾病中醫藥臨床療效的循證評價模式和關鍵技術;創研了心血管疾病中成藥二次開發核心技術體系並產業化,促進了我國中醫藥產業的現代化發展。

  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以心血管疾病防治康復為目標,立足華北,面向全國,凝聚國內優勢力量,強化協同網絡建設,探索心血管疾病中醫防治的新方案,制定心血管疾病中醫藥臨床應用指南,培育臨床研究領軍人纔和團隊;優化組織管理,加強合作交流,促進研究成果應用推廣;開展基層人員培訓,建立技術推廣機制。進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中醫臨床服務能力,提高重點病種的中醫臨床療效,創新心血管疾病中醫診療模式,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學科簡介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學科奠基於上世紀50年代,歷經名老中醫董曉初、國醫大師阮士怡教授、全國名中醫張伯禮院士、岐黃學者毛靜遠教授及國家百千萬人纔張軍平教授為代表的四代人不懈努力,發展壯大。學科以學術帶頭人張伯禮院士為核心,以國醫大師阮士怡教授為指導,在學科帶頭人毛靜遠教授帶領下,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重點專科,2008年被批准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冠心病),2012年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並於2016年獲滾動支持,2017年學科榮獲“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2018年成為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牽頭國家重大疑難疾病(慢性心衰)中西醫臨床協作項目,學科影響力不斷提昇。

  學科現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各1人,“百千萬人纔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專家3人,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纔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1人;天津市名中醫2人,天津市中青年名中醫1人,天津市“131人纔”3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14人;高級職稱21人,博士學位15人。

  學科由專科門診、病房、CCU、心髒介入中心、心血管功能研究室、心髒康復中心、中藥心血管效應實驗室等組成,以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壓病、心律失常、心肌疾病等為重點病種,目前開放病床159張,年門診量15萬餘人次、出院患者4000多人次。學科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診療優勢,擁有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特色中藥院內制劑12種;擁有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DSA)、中央心電監護系統等硬件儀器設備,全面開展冠脈造影、冠脈支架植入術等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2017年成為中國胸痛中心認證單位。

  十二五期間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95篇,其中SCI收錄40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課題30項,其中國家級19項;橫向課題14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

  學術帶頭人全國名中醫張伯禮院士

  張伯禮,中醫內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主任。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技術副總師,國務院醫改諮詢專家委員會成員,第十一屆藥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會長。第十一至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長期從事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工作。20世紀80年代,開展中醫舌診客觀化研究,開拓了舌象色度學和舌底診研究方向,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90年代,開展血管性癡呆(VD)系統研究,制定了VD證類分型標准和按平臺、波動及下滑三期證治方案;明確了中風病證候和先兆癥動態演變規律,建立了綜合治療方案;創立了腦脊液藥理學方法,揭示中藥對神經細胞保護作用機制;200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1999年開展方劑關鍵科學問題研究,並連續三次得到“973”計劃支持,創建了以組分配伍研制現代中藥的途徑和關鍵技術,20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本世紀初,完成了首個中醫藥對冠心病二級預防大規模循證研究,建立了中醫藥循證評價系列方法,獲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開拓中成藥二次開發研究領域,促進中藥科技內涵和質量提昇,推動了中藥產業技術昇級,培育了中藥大品種群,獲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00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1年獲中醫藥國際貢獻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學術帶頭人國醫大師阮士怡教授

  阮士怡,天津市名中醫,第二屆國醫大師,我國著名的中醫、中西醫結合專家,曾任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理事,天津市中醫學會理事,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及老年醫學會副理事長等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一批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

  阮士怡教授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內科臨床與科研工作七十餘年,推動了天津中醫、中西醫結合學科的分化與發展,創建了天津中醫、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學科、老年病學科,在中醫藥治療心血管疾病、老年病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其學術思想主要體現在:提出“心-脾-腎三髒一體”整體觀防治心血管及老年內科疾病,采用益氣養陰法治療冠心病,創造性的提出“益腎健脾、軟堅散結”法保護血管,乾預動脈粥樣硬化進程的策略和“軟堅滌痰強心”法治療慢性心衰。研制了上市中成藥通脈養心丸和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內制劑補腎抗衰片、降脂軟脈靈Ⅰ?Ⅳ號、新生脈散片、粘脂飲等治療老年病的系列方藥。

  阮士怡教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宅心仁厚,已進入期頤之年依舊思路清晰,叡智過人,臨診不輟,著書立說,教書育人,傳承中醫,科普大眾,無時無刻不竭盡所能為中醫、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和創新做出貢獻。阮士怡恪守嚴謹的從醫治學精神,重視人纔的培養與傳承工作,經他培養的13名研究生及數十名“師帶徒”醫生,在海內外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中均發揮著骨乾作用。

  70年多來,阮士怡先後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次、三等獎5次、市衛生局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3次;發表學術論文34篇,科普文章65篇;主持編撰、出版學術專著 5 部;研制中藥制劑 8 種、上市品種 1 種。

  學科帶頭人岐黃學者毛靜遠教授

  毛靜遠,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冠心病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執行負責人、教育部“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創新團隊帶頭人,岐黃學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天津市有突出貢獻專家、天津市優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中青年名中醫,首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纔、首批天津市海河醫學學者。

  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中醫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介入心髒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天津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中華心力衰竭和心肌病雜志》、《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副總編輯等職。

  從事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教學及研究工作30餘年,專注於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壓病(高血壓、低血壓)等的中醫及中西結合診療和研究。先後主持“十一五”(首席)、“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13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省部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授權發明專利1項;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收錄8篇,譯文4篇;主編專著1部,副主編教材/著作4部;主持制定了《慢性心力衰竭中醫診療專家共識》、《中藥新藥用於慢性心力衰竭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及《基於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的冠心病心絞痛中醫證候診斷建議》等行業規范性文件。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