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生活中沒有碘鹽 怎麼解決大脖子病的?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京青年報 作者: 編輯:李娜 2020-06-03 09:34:49

內容提要:很多人都知道碘缺乏可以導致大脖子病,但真正見過此病的人很少,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近些年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不缺碘,至少不是那麼普遍和嚴重。古人不知道碘元素,更沒有碘鹽,如果真的缺碘,豈不是大脖子病橫行?』你別說,還真是這樣。

很多人都知道碘缺乏可以導致大脖子病,但真正見過此病的人很少,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近些年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不缺碘,至少不是那麼普遍和嚴重。古人不知道碘元素,更沒有碘鹽,如果真的缺碘,豈不是大脖子病橫行?”你別說,還真是這樣。

大脖子病在中國歷史上是十分常見的疾病,至少2000多年前就已經有記載。它還有一個專門的字叫“癭”,“嬰”原指女性頸部的貝殼項鏈,加“?”指頸部疾病,即大脖子病。

古文中對癭病的描述頗多,其中一些和現代醫學觀點不謀而合,令人稱奇。

地理環境

古人發現大脖子病和地理環境有關,尤其是在山區最嚴重,比如秦嶺、太行、三峽等。如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地形訓》記載,“險阻之氣多癭”。西晉《博物志》記載,“山居之民多癭疾,飲泉水之不流者也。”唐代王龜齡在《夔州》一詩中寫道,“夔州苦無井,俗癭殊可憐。”宋代范成大的文集中有很多大脖子病的記載,比如“入峽初程風物異,布裙跣婦總垂癭”“自東川入峽,路至恭州,便有癭俗”。元代有記載,武當山地區“諸宮觀庵,岩居者為癭所厄”。

現代科學的觀點是,這些地方往往身處內陸,海產品少,且地表經過千萬年的衝刷,水土碘含量很低。世界上最典型的缺碘地區,例如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亞洲的喜馬拉雅山脈和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也是山地。

水源

古人認為飲用水源可能是大脖子病的元凶之一。如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記載,“輕水所,多禿與癭人。”西漢的《養生方》記載,“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癭病。”三國時期嵇康的《養生論》記載,“頸處險而癭,水土之使然也。”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記載,“凡瀑湧漱湍之水,飲之令人有頸疾。”晉代陳延之的《小品方》記載,“長安及襄陽蠻人,其飲沙喜癭。”南北朝的酈道元在《水經·沔水注》記載,“鹽井,食之令人癭疾。”

這也與現代科學的觀點一致。在高水碘地區,即使不吃碘鹽也不怎麼缺碘。遺憾的是,中國大部分地區屬於低水碘地區,很容易出現碘缺乏。

女性

古人還發現,女性似乎更容易得大脖子病。如宋代范成大《吳船錄》記載,“山水皆有瘴,而水氣尤毒,人喜生癭,婦人尤多。”“峽江水性大惡,飲輒生癭,婦人尤多。”明代王象春《齊音》記載:“女之濱濟居者多癭。”“城東有黑虎泉,俗傳是水神,遂有廟祀。泉勢衝突,婦女飲之則癭。”

現代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女性更容易罹患甲狀腺疾病,尤其是孕婦和乳母的碘缺乏更為明顯,這是因為她們一個人扛著兩個人的需要量。在某些強制補碘的國家,例如新西蘭,政府還建議孕婦和乳母額外補充碘劑。

情緒

古人雖然並不知道激素、內分泌等醫學詞匯,但他們已經意識到情緒因素和甲狀腺疾病的關系。如宋代陸游《送范捨人還朝》說,“常時念此氣生癭。”元代楊維楨的《碎玉杯》說,“元城老臣怒生癭。”民間也用“臉紅脖子粗”來形容生氣的狀態。現代醫學證實,部分甲亢患者確實有易怒的癥狀,但古人誤以為是因為易怒纔得大脖子病,實際是本末倒置了。

現代醫學認為,當人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焦慮、抑郁或過度勞累狀態時,更容易罹患各種疾病,甲狀腺疾病是其中之一。

治療

古人不僅觀察到甲狀腺腫,還通過實踐發現了海產品,尤其是海藻,能夠治療碘缺乏病。中醫典籍中這方面的記載很多。比如《神農本草經》記載,“海藻,主癭瘤結氣。”《瘍醫大全》的“四海舒郁湯”加了海帶、海螵鞘、海蛤粉。此外,《外臺秘要》記載,可以用羊和鹿的靨治療癭疾。靨指臉頰,我猜古人很可能是以形補形,將動物的脖頸部位切下,恰好包括了富集碘元素的甲狀腺。

古人也曾嘗試手術切除甲狀腺腫,但受制於當時的醫學水平,這種外科手術成功率低、死亡率高。古時有“十人割癭十人死”的俗語。宋朝詩人辛棄疾說,“累然頸下癭,割之命隨潰。”

比較成功的治療還是食療,比如宋代張杲的《醫說》記載,“華亭有一老僧,昔行腳河南管下寺,寺僧僮僕無一不病癭。時有洛僧共寮,每食取攜行苔脯同餐,經數月,僧項贅盡消,若未嘗病。寺徒僕嘆訶,乃知海崖咸物,能除是疾。”東晉葛洪的《肘後方》中還記載了“海藻酒”治癭疾的方法:以絹袋盛海藻,用酒浸漬。

現在我們知道大脖子其實是由碘缺乏引起的甲狀腺腫,但古時人們並不知道碘元素和甲狀腺,沒有科學手段去研究流行病和地方病,更沒有循證醫學的概念。古人通過朴素的觀察總結出了地理環境、水源、性別、情緒狀態等大脖子病的高危因素,甚至摸索出了用海藻治療的方法,是不是令人敬佩呢?

最後分享一個與此相關的冷知識。在電視劇《羋月傳》裡,有個秦國貴族叫“樗裡疾”,此人風趣幽默且足智多謀,但患有大脖子病。秦國人覺得他脖子上的腫塊裡都是智謀,因此稱其為“智囊”。所以現在說的“智囊團”如果放古代,那可能就是一排大脖子病了……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