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如何更有韌性地面對疫後『常態』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編輯:李娜 2020-08-05 10:13:09

內容提要: 此次大流行帶給人類社會兩個有益的教訓。一是,它提醒我們誰是真正維持社會運行的人——關鍵從業者,這些人包括醫護人員、商場及社會工作者、公共交通工具司機、銀行出納人員、教師、警務、農民和清潔工。社會往往把這些人的工作視為理所當然,但沒有他們,社會就會陷入混亂。

  英國《柳葉刀》期刊近日刊發的社論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帶給人類社會兩個有益的教訓:首先,提醒我們關鍵從業者真正地維持了社會的運行;其次,為了解決社會系統的脆弱性,我們需要韌性,還需關注健康、社會和地球的可持續性。

  社論文章稱,在疫情之前,全球7.34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6.9億人忍受飢餓,7950萬人被迫流離失所。現在,對於數十億人來說,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常態生活停滯了,人們可能無法回到往日的狀態,但或許,也不應該再“回望往昔”。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人類的災難,但卻讓衛生界有機會反思並重新定義“常態”這一概念。

  此次大流行帶給人類社會兩個有益的教訓。一是,它提醒我們誰是真正維持社會運行的人——關鍵從業者,這些人包括醫護人員、商場及社會工作者、公共交通工具司機、銀行出納人員、教師、警務、農民和清潔工。社會往往把這些人的工作視為理所當然,但沒有他們,社會就會陷入混亂。

  第二,社會系統其實有其脆弱性,迄今為止,一些最佳的衛生系統通過極端緊急措施和英勇的個人努力,避免了全面崩潰,但呼吸機、個人防護設備、氧氣短缺和衛生工作人員的壓力等問題已然出現。而在面臨食物囤積和及時供應鏈中斷的情況下,食品供應系統也可能表現的脆弱。這種脆弱性,並不是飽受戰爭侵擾的國家纔有,它就在所有人身邊。

  社論指出,如果要從此次疫情中汲取教訓,那必須將公平、韌性和可持續性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重點。

  此次大流行加劇了社會不平等,至少有7000萬人將因此次大流行而陷入貧困。即將離任的聯合國極端貧困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約翰·阿爾斯頓表示,人們需要重新審視經濟增長與消除貧困之間的關系。與每年經濟增長1%相比,各國每年若能將衡量居民收入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數降低1%,可能對減輕全球貧困產生更大的影響。不能只看經濟增長,財富的再分配同樣至關重要。

  為了應對社會系統的脆弱性,人們還需要一種韌性——即應對壓力、衝擊和變化的能力。一個有韌性的衛生系統,可以對突發衛生事件作出有效反應,靈活且具備適應能力;一個有韌性的衛生系統,也不會在新冠病毒暴發時仍按照流感大流行的應急預案來處理。

  經濟系統同樣也需要韌性。疾病大流行、氣候災害和金融危機在很多人看來都是“異常事件”,但它們並非“意外事件”,應重新調整抵御能力事項的優先性,以便能應對上述問題。

  此外,人們還需要關注健康、社會和地球的可持續性。挑戰社會的常規觀念(即對效率、消費和增長的追求)並不新鮮,但如今,衛生界站在道德制高點助推人們更進一步挑戰所謂的常規觀念。然而,這需要人們改變既往文化影響並更新衡量標准,還需要每一個執迷於效率、消費和增長指標的個人、機構、組織和社會進行反思,因為“昔日難再回”。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