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病灶『歷歷在目』黑科技為醫生裝上『透視眼』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編輯:李娜 2021-11-19 09:27:30

內容提要:近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五病房張相彤主任和梁洪生教授借助3D可視化技術、混合現實技術,施展出『庖丁解牛』的神奇功夫,成功地為患有寰樞椎水平腫瘤的馮先生拆除了可怕的『定時炸彈』。

  近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五病房張相彤主任和梁洪生教授借助3D可視化技術、混合現實技術,施展出“庖丁解牛”的神奇功夫,成功地為患有寰樞椎水平腫瘤的馮先生拆除了可怕的“定時炸彈”。

  術後,磁共振成像結果顯示,在未傷及任何重要組織的前提下,馮先生高頸髓部位的腫物被徹底摘除,隨著康復治療的同步進行,他的雙下肢力量正逐漸恢復。

  各種新技術導演的手術“大片”

  自古以來人類就渴望透過物體表面看清其內部的奧秘。早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在研究陰極射線管放電時,偶然發現了X射線。這一偶然發現也開啟了醫學界影像診斷學的新紀元。

  隨著CT、核磁共振等高級影像設備的逐步問世,進一步拓展了人類洞察自身內部結構的視野。時至今日,伴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崛起和發展,混合現實技術也應運而生,二者優勢互補,在醫學界上演了一場如夢似幻的黑科技“大片”——在通過特殊的機器掃描後,病人病灶的立體投影模型顯現,醫生可根據模型模擬手術的全過程,演練術中可能突發的各種情況,以制定周密翔實的術前規劃,讓手術過程了然於胸。

  在高位脊髓上動刀危機四伏

  據梁洪生介紹,馮先生的手術之所以危機四伏,是因為這個腫瘤位於患者第一、二頸椎即寰椎、樞椎水平,猶如一塊巨石,重重地壓在高位脊髓上;同時又被一大堆“藤蔓”緊緊地纏繞著,這些“藤蔓”就是病人頸部的神經和血管。

  要想搬掉脊髓上的“巨石”,就要先剝除這些亂糟糟的“藤蔓”,手術中稍有不慎,馮先生就會高位截癱,甚至死亡。

  張相彤解釋說,以往施行這類手術時,醫生只能依靠CT、磁共振等數據來判斷腫瘤所在位置,制定手術方案只能憑借臨床經驗和立體思維形成的空間角度和深度想象,就算身經百戰的高年資醫師,其手術的精准性也難以保證。

  兩位教授在對馮先生的病情做出詳細會診分析後,決定進一步完善術前影像學檢查,並動用最新的“黑科技”手段——3D可視化技術+混合現實技術為患者的生命保駕護航。

  讓每個細節從“心中所想”到“眼中所見”

  醫療組首先將馮先生的術前影像學資料進行了3D重建,在電腦端的3D可視化技術閱片軟件平臺上模擬術前規劃、測距、角度測量、血管距離、腫瘤直徑、體積、面積測量等一系列操作,甚至可以輕松自如地旋轉、放大每一個細節,讓患者的病灶大小及位置從“心中所想”到“眼中所見”。接下來,張相彤、梁洪生團隊根據原始CT、磁共振影像學資料,在“醫學人工智能實驗室”施行了3D建模及算法優化,對病灶給出了靶向定位。隨後,兩位教授佩戴上混合現實的投影設備Hololens 2眼鏡,這時患者整個骨骼、神經、血管及腫瘤毗鄰關系的“密碼圖”在他們眼中一覽無餘。

  3D可視化技術與MR拓影手術導航系統的融合,保證了整臺手術精確制導、准確定位,從而幫助醫生乾淨利落地切除了病灶,解放了飽受“欺壓”的脊髓,同時也避免殃及腫瘤周邊重要的血管和神經。

  梁洪生表示,有上述“黑科技”的加持和助力,現代神經外科手術將獲得“神助攻”。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