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鍛煉 65.1%受訪者會隨天氣變化調整運動時間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 編輯:張琦 2021-12-30 10:20:59

  冬季進行運動鍛煉,不少人都擔心方法不對,反而會給身體造成損害.冬季該如何科學運動,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發布的一項有1531名受訪者參與的調查顯示,40.8%的受訪者表示天氣轉冷後運動量比之前有所減少.冬季適宜的運動項目,散步、快走,跑步等更受青睞.對於冬季進行運動鍛煉時需要注意的事項,65.1%的受訪者會注意隨天氣變化,調整運動時間,57.5%的受訪者會穿著合適的服裝,注意保暖.

  天氣轉冷,40.8%的受訪者表示運動量比之前有所減少

  前幾天的冷空氣南下,讓南京的李之恆(化名)體驗到了冬天的寒冷刺骨.提及近來的運動量,李之恆坦言比之前少了很多,“之前暖和的時候會出去跑步,或者是到附近的場館打乒乓球,一般會運動1個多小時,但最近基本上能不出門就不出門,運動鍛煉就更少了”.

  現居北京的90後馬彬平時熱愛跑步,但隨著天氣變冷,他減少了戶外運動,由室外轉向了室內,“現在主要在家裡做一些基礎的鍛煉,比如俯臥橕、仰臥起坐,有時也會跟著視頻學習些新動作,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會練上幾組,出出汗”.

  調查顯示,天氣轉冷,半數受訪者表示最近的運動量沒什麼變化,也有40.8%的受訪者坦言運動量比之前減少了,另有9.2%的受訪者感覺運動量比之前增加了.至於每天的運動時長,63.2%的受訪者在1小時以內,其中45.2%的受訪者在半小時到1小時.還有2.5%的受訪者坦言自己幾乎不運動.

  在冬季大家會選擇哪些運動方式?散步、快走(58.7%),跑步(57.5%)更受到受訪者的青睞,排在前兩位.另外,32.9%的受訪者會選擇跳繩,18.7%的受訪者會選擇仰臥起坐、俯臥橕等.其他運動方式還有:器械訓練(18.6%),瑜伽(18.2%),球類運動(17.1%),游泳(9.3%),滑冰、滑雪等冰雪運動(3.7%)等.

  95後羅怡(化名)最喜歡晚飯後到附近的公園散步,因為之前腿受過傷,現在很少會進行劇烈運動,她會在散步的時候聽聽歌,或者給父母打電話,“其實散步不僅能鍛煉身體,還會讓人心態平靜不少,會感覺很有生活氣息”.

  65.1%受訪者會注意隨天氣變化調整運動時間

  最近氣溫降了不少,每次出門前羅怡都會更加留意天氣情況,關注室外溫度、體感溫度、風力幾級等,如果覺得天氣條件不好,會減少出門時間.

  對於冬季運動鍛煉時需要注意的事項,65.1%的受訪者會注意隨天氣變化,調整運動時間,57.5%的受訪者會穿著合適的服裝,注意保暖,57.2%的受訪者會注意鍛煉強度要適當.其他還有:注意運動前後的熱身和恢復(52.4%),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28.3%)等.

  上海體育學院的莊潔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運動與科學方面的研究與實踐,她提醒大家,無論什麼季節進行運動鍛煉,有幾點都應當格外留心:一是要穿著合適的服裝,以跑步來說,貼身衣物最好選擇速乾排汗的,再穿上保暖和防風的衣服,另外如果天氣比較冷,盡量戴著薄圍巾、手套,注意保暖;二是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熱身,如快走、慢跑等有氧運動,使身體各器官系統“預熱”,逐步進入“工作”狀態,如各種牽拉練習,增加關節活動度,預防肌肉損傷,在運動後要及時整理放松,如做一些簡單的拉伸;三是選擇合適的場地和器械,如果是跑步,盡量選擇塑膠跑道,至少要選擇平整的路面,這樣相對來說能對膝關節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如果路面不平,會大大增加膝關節損傷的幾率;四是運動的技術動作要正確,盡量把每個動作都做標准,很多時候運動損傷是由於技術動作不規范導致的,不要做超過能力范圍的運動;五是必要時可以穿戴一些護具,比如打球的時候戴上護腕、護膝,進行更多方面的保護.總之,“科學健身,安全先行”.

  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後佔13.3%,90後佔45.6%,80後佔35.7%,70後佔4.8%.來自一線城市的受訪者佔31.6%,二線城市的佔42.3%,三四線城市的佔21.3%,縣城或城鎮的佔3.6%,農村的佔1.3%.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