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後防暑防燥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編輯:李娜 2022-08-12 10:11:06

內容提要:立秋之後,天氣由炎熱轉為寒涼,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正是從養陽逐漸轉為養陰的時刻。因此秋季養生,皆以『收』為原則。

  立秋之後,天氣由炎熱轉為寒涼,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正是從養陽逐漸轉為養陰的時刻。因此秋季養生,皆以“收”為原則。

  立秋時節,暑熱未盡,氣溫不會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時間的氣溫昇高,天氣也逐漸由潮熱轉向乾熱,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白天仍然炎熱。因此,立秋後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懈怠,應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乾燥,易耗津液。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大便乾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醫學上稱為“秋燥綜合征”。老年人對秋季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和耐受性相對較差,更應重視預防。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中醫有清熱潤肺之法,可用麥冬、菊花、百合等煎水代茶飲,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之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方。

  立秋後,晝夜溫差大,此時段易感受外邪而致感冒。提醒大家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避免夜間著涼。初秋也是感染性疾病的高發期,兒童往往會出現發燒癥狀,有時還會有惡心嘔吐、腹瀉等異常表現,需要及時就醫。初秋的夜晚,很多人習慣不蓋被子,太過貪涼易導致腹瀉、頭痛等。因此,初秋之際,注意不要貪涼,注重飲食衛生,保持情緒穩定,隨時注意增減衣物。

  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滋陰潤肺的食物。中醫認為,秋季燥氣上昇,易傷津液,所以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主。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