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擁有一副整齊、漂亮的牙齒?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兒童口腔科主任汪俊21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除了要擋住蛀牙這個“敵人”,還要消滅不少“攔路虎”,比如:開脣露齒、口呼吸、睡覺打呼、習慣性咬下嘴脣或鉛筆、吐舌頭等。
汪俊以口呼吸為例解釋,這可能是由於鼻炎、腺樣體肥大等原因影響了呼吸道通暢,進而導致口呼吸。長期口呼吸,舌頭在口腔的位置就會出錯,這會對咬合、面型和牙列產生不良影響。
汪俊告訴記者:“在舌頭休息時,應做到閉脣、抬舌,舌頭放在上前牙後方約3毫米到5毫米處。家長可以通過‘咽口水’的方法,判斷孩子舌頭放置的位置是否正確:若舌頭位置正確,吞咽動作僅依靠咽喉肌群即可完成;若舌頭位置不正確,此時就要通過口周肌群讓口腔形成封閉,纔能將口水咽下。這也就是說,孩子在咽口水時嘴脣不動,是正確的;若在咽口水時嘴脣用力,其舌頭位置就有問題。在出現該問題後,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口腔科就醫,醫生會采用合適的矯正器予以改善。”
如今,隨著人們對健康和“顏值”的關注度日益提昇,不少家長會定期帶孩子前往醫院接受口腔檢查。汪俊建議小於6歲的孩子每季度做一次口腔檢查,大於6歲的孩子可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檢查。“對於學齡期孩子來說,定期檢查口腔主要是為了實現對蛀牙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但是,對每個孩子來說,蛀牙的危險因素各不相同。比如,相較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五年級的孩子具備了非常強的口腔清潔能力,其蛀牙風險就可能要比二年級的孩子小,那口腔檢查的頻率就可以適當降低。”這位專家表示,因此,口腔檢查的頻率因人而異,家長可以遵循醫生的評估建議來執行。
記者當日從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了解到,上海健康大講堂專場活動走進長寧區長寧路小學,口腔領域醫護為同學們普及愛牙護牙的健康知識。本次活動也是上海市“全國科普日”和“服務百姓健康行動”全國大型義診活動周的配套活動。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侯黎莉告訴孩子們:“乳牙的嚴重齲壞會影響學發音、美觀以及後期恆牙的健康和排列。因此,當乳牙發生齲齒時,要盡快接受治療。”
據悉,齲齒(蛀牙)是危害中國兒童口腔健康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齲齒主要表現為牙齒結構被破壞,進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疼痛。齲齒發生的原因主要有細菌、口腔酸性環境、長期不良口腔衛生習慣等。預防蛀牙,最重要的就是每天做好牙齒清潔,維護口腔衛生,這樣纔能抵抗蛀牙菌的侵襲。
她表示:“小朋友們每天要規律吃飯,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養成漱口的好習慣。平時,要少吃糖、零食和碳酸飲料,尤其是在晚上刷牙後,不再進食。一旦發現蛀牙,要盡快前往醫院口腔科,牙醫會幫助大家修補蛀牙,並做好預防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