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起來 讓體重『健』入佳境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 編輯:李娜-健康頻道 2024-03-28 13:38:59

  2024年4月是第36個愛國衛生月,全國愛衛辦以“健康城鎮、健康體重”為主題展開活動。活動內容強調以“健康體重”管理為契機,創新推進健康城鎮建設;以“健康體重”科普為重點,提昇群眾健康素養水平;以“健康體重”實踐為抓手,推進健康細胞建設。體重作為客觀評價人體營養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事關全生命周期,應予以高度關注。

  近年來,我國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高,肥胖率也不斷攀昇,肥胖低齡化趨勢顯著。《成人、兒童青少年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指出,我國18歲以上居民肥胖率達16.4%,6歲以下兒童肥胖率為3.6%,6至17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為7.9%。肥胖作為一種疾病,是誘發多種慢性病的危險因素,兒童肥胖不僅會影響健康,更可能影響全生命周期。因此,關愛兒童青少年,堅持健康體重從娃娃抓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高度重視“小胖墩”問題。在北京育英學校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不是要吃得胖胖的,而是要長得壯壯的、練得棒棒的”。兒童青少年作為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其健康關系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和祖國的發展。少年強、青年強既要包括思想品德好、學習成績優、創新能力行、動手能力強,也要包括身體健康、體魄強壯。助力兒童青少年健康體重,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人民的共同心願。

  塑“身”先塑“心”,要樹立健康觀念。“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我國中醫藥文化的思想精髓,貫徹“預防為主”是健康中國建設的基本方針。助力兒童青少年健康體重首先要轉變其觀念,堅持預防先行,擺正心態。一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表明,個人的健康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但60%取決於自己。學校和家長應抓住兒童青少年成長的關鍵期,幫助其正確認識生命、認識自我,樹立“自己健康,自己管理”意識,引導其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二要正確認識體重,學會自我評估。學校和家長應注意增強兒童青少年對體重的認知,指引其從科學視角認識肥胖的評估指標以及肥胖可能引發的風險、預防肥胖的舉措等,主張以過程性記錄的方式進行動態自我評估,從預防層面降低肥胖發生率。三要呵護心理健康,克服肥胖羞恥。預防是關鍵,肥胖也不可怕。兒童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發展的特殊階段,較易受他人評論和外界思想的影響,肥胖往往容易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危害心理健康。學校和家長應倡導積極觀念,幫助孩子擺正心態,克服肥胖羞恥,以發展的眼光激勵其正確認識自己、采取正確行動。

  塑“身”抓有“形”,要營造健康氛圍。助力青少年健康體重需廣泛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凝聚全民共識,形成“大健康”環境氛圍。各級黨委政府應高度重視全民健康事業,倡導全社會共同關注健康問題,實施全民健康管理。以“健康體重”為切入點,呼吁全民運動,積極舉辦全民健身系列活動,利用新媒體等發起網絡打卡、網絡挑戰,“曬”出健康運動積極氛圍,推動兒童青少年將運動健康觀入眼入腦入心。同時,需要調動媒體力量,塑造健康審美共識。媒體要以動漫元素、動畫IP等兒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健康體重”理念;以客觀公正的態度,消除公眾對肥胖的刻板印象和歧視;以主流的價值觀念,引導公眾塑造“以健康為本”的審美觀念,謹防兒童青少年走進體重管理的畸形審美誤區。

  塑“身”當見“行”,要推動健康實踐。助力兒童青少年健康體重,要將健康觀念意識轉化為多維實踐。學校當以此為契機促進“健康體重”為主線,積極舉辦健康知識競賽、健康大講堂、體質健康比賽、運動會等多元活動,讓兒童青少年學起來、動起來、跑起來,全面促進健康提昇。“健康體重”既要依靠運動發力,也要從飲食入手解決根本問題。家長應注意兒童青少年在攝入維持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之外,不應過多攝入能量;要自覺學習科學膳食,做到孩子飲食多樣化,三餐定時定量化、少油少鹽少糖,保證營養均衡。學校食堂要根據營養食譜,科學配置膳食,合理搭配菜品,讓孩子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蠻其體魄”。我們要從個人觀念、文化氛圍、實踐舉措等多重路徑,關心愛護兒童青少年,讓體重“健”入佳境,讓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弘揚新時代健康文明。

  (作者:郭笑雨、王雨莎,分別系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重慶醫科大學分中心研究員、重慶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