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健康之家 > 健康資訊 正文
關鍵詞:
 

父母心理捲入程度過高 限制孩子獨立生活空間

http://www.enorth.com.cn  2005-04-05 09:16
 

 
 
 
 

  父母期待與孩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孩子決定着家庭的氣氛!孩子爭氣,父母就沒有什麼大煩惱,就算自己在工作中有些不愉快,也會在家裏得到慰藉;如果孩子不爭氣,家長就不會有好日子,總有陰影掠過的感覺。父母將孩子視爲自己生命的延續,事業成功的父母希望子承父業;事業不成功的父母則將孩子視爲自己的圓夢人。

  孩子心靈的私人空間總是面臨着被侵佔、被填充的境遇,他們想方設法尋求解脫。當孩子的“逆反”達到“自動化”程度時,父母就要內觀自己,找尋激發孩子抗拒動能的源頭了。

  父母期待與子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大多數孩子對父母的心理捲入程度過高表示反感,他們渴望獨立的心靈空間。

  過分關心保護,剝奪孩子的心理空間

  中國的父母總是過分地關心孩子的事情。孩子遇到困難了,他們比孩子還憂心忡忡;孩子出現失誤,他們就覺得自己有很大的責任。父母心理捲入度高不僅剝奪了孩子的心靈空間,同時也剝奪了自己的自由空間。

  心理捲入程度高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一、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表現出過分的依賴。孩子在物質生活上依賴父母,父母在精神生活方面依賴孩子。安美瑩的媽媽將自己的榮辱得失與孩子的榮譽和成績緊密聯繫在一起,將孩子的成功視爲自己的成功,孩子的失落視爲自己的失敗。用成人功利的價值取向要求孩子決定取捨,當孩子的發展不能滿足自己的期許時,則產生教育職能被剝奪的焦慮。

  二、父母對孩子的過分保護使孩子失去自我,無法全面客觀地看待自己,觀察社會。父母對孩子的過分保護會產生兩種極端的結果,一種孩子對父母的指引全盤肯定,對父母過於依賴,形成思維惰性,無法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道路。另一種孩子對父母的要求全盤否定,陷入盲目的敵對之中,強化了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三、父母對孩子的過分關注使孩子失去自我效能感,激化親子矛盾。當今社會,文化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孩子所接觸的信息管路的極大豐富,以及青春期孩子考慮問題過於簡單、對事情的後果預測不足等因素,的確加大了父母的教育壓力。但父母對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認同,全面侵入孩子的生活領空,會造成孩子自我形象低下。孩子會將自身許多青春期普遍存在的適應不良問題都歸因到父母的教育問題,激化親子矛盾。

  生理的“成人感”使孩子渴望獨立

  有人將青春期稱爲人的“第二次誕生”。第一次誕生是孩子作爲獨立的生命而存在,第二次誕生則是孩子作爲獨立人格的人而存在。生理的“成人感”使他們不能容忍完全被父母掌控的局面。那麼父母如何順應孩子的成長,使自己的引領不成爲孩子的牽絆呢?

  1.實現與孩子在人格上的剝離

  父母和孩子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誰都沒有必要爲了對方而犧牲自己,更不能將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給對方。孩子是否成爲主流社會認同的“成功的人”與父母是不是“盡職盡責”沒有必然的聯繫。

  父母與孩子之間要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不要過於捲入。父母不可能始終陪伴在孩子身邊,爲他的一切選擇做主。爲了孩子未來能夠適應社會,現在就要培養他們,在我們還能關照孩子的時候,盡力幫助他們鍛造豐滿的羽翼。當有一天孩子需要搏擊長空的時候,我們會坦然地說:我的孩子是好樣的。

  2.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素質

  自主性素質包括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方面。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鼓勵孩子自己做主,允許孩子偶然做不明智的(但不是不安全)的決定,記住孩子同樣可以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自主性素質較高的人,不僅能適應社會,還能爲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自主性素質的核心,是使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更和諧,個人從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此外,自主性強的人還能夠通過自我教育,不斷超越自我,使自己變得更高尚。成年人不僅要保護孩子的自主性萌芽,通過鍛鍊和訓練使其得到發展,還要善於引導和矯正。

  3.把握孩子對親子情感的需求值

  在向我求助的孩子裏,有50%左右是親子問題,原因很多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希望得到父母關愛的孩子被冷落;渴望得到自由的孩子被父母強行“溺”在“愛”中,不得自由呼吸。

  孩子長大了,父母要牢牢記住:“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如果希望推動孩子,就要塌下心來幫助孩子找出其自身的價值觀,以平等的方式創造、增大或轉移孩子在乎的價值,使孩子產生推動自己的行爲。父母不能“教導”孩子,而應該在陪伴中引導孩子去學習,使孩子能夠更加準確地判斷和選擇。

  我在2003年年底做了一個科研課題,其中一項是調查大學新生對父母的態度,76%的大學生選擇了“可以理解父母當初的焦慮”,46%的大學生表示儘管身在外地求學但卻覺得與母親之間的情感更近了。因爲有了距離,彼此留有了心理空間,情感卻在寧靜中顯得更加濃烈。

 
稿源: 中青在線   編輯: 佟世媛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