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在即,正是食品消費旺季,昨日(10日),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節令食品情況。據通報,消費類食品總體質量有所提高,不過部分產品質量仍堪憂——酒類總不合格率超過兩成,其中白酒不合格率達三成。瓜子、花生等烘炒食品合格率僅爲44.8%。醬醃菜則有近六成不合格。
昨天參加新聞發佈會的部門包括省衛生廳、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經貿委、省農業廳、省漁業局。公佈質量情況的產品包括生鮮肉製品、瓜果、乾貨、酒類、肉類加工品等。
瓜子開心果亂添漂白劑
據省質監局副局長任小鐵通報,此次節前共抽查了29批次烘炒食品,包括瓜子、花生、開心果等,合格率只有44.8%。其存在的質量問題主要是過氧化值超標、超範圍使用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劑等。
此次抽查發現9批次產品過氧化值超標,最嚴重的超標近7倍。
二氧化硫殘留量是重要的衛生指標,按規定烘炒食品中不得檢出。但一些廠家爲追求白淨效果使用漂白劑造成二氧化硫超標。此次檢出一種標稱“廣州市伯佳樂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東北松子有0.55g/kg的二氧化硫殘留。
主管部門提醒消費者,不要購買太白、太紅的瓜子和開心果,口感太甜的不一定是合格食品。
兩成醃菜防腐劑超標
據省工商局副局長鄭勇明通報,節前,省工商局對廣州、中山、陽江、湛江等6市進行監測。發現在辣椒油(醬)、醬醃菜、肉乾、肉鬆、豆豉類產品共150批次中,沒有含“蘇丹紅1-4號”情況。
辣椒油、辣椒醬的合格率在此次抽檢中高達89.3%,醬醃菜合格率最低,只有41.2%,其主要質量問題包括標籤不合格、防腐劑添加超標(不合格率22.4%)等。此外,豆豉中檢出甜味劑不合格、肉乾肉鬆中檢出着色劑不合格分別爲17.4%和15.6%。
據通報,21.8%的臘肉存在內在質量問題,主要是酸價偏高,油脂酸敗變質。據介紹,此次未出現臘肉着色劑不合格問題。
兩成包裝食用菌“短秤”
省工商局對食用菌市場抽檢發現,101批次中,合格率爲74.3%。不合格項目主要是淨含量不足(佔22.9%),即包裝食用菌商品的實際重量較標稱的偏輕,據介紹,此種情況主要發生在一些小型生產企業。
其次是砷、鉛、汞在食用菌上的殘留,其超標率分別爲7%、3%、3%。但廣東食用菌整體質量仍較好。
據通報,此次抽查結果還顯示,22.5%的含乳飲料內在質量不合格,而乳酸菌飲料的不合格率較低,爲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