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健康之家 > 健康資訊 正文
關鍵詞:
 

食用油問題連連?中國首部食品安全基本法將出臺

http://www.enorth.com.cn  2005-01-20 09:38
 

 
 
 
 

  與以往歷次查處假劣產品不同,衛生部通報後,金龍魚、福臨門和金象齊齊喊冤,他們表示,不知是否被抽查,不知在何時何地被抽查,也不知抽查的油樣是真是假,檢測結果是否準確。

  春節前後兩月,正是植物油銷售的黃金季節。國內幾家植物油生產大廠商,卻一同遭遇了“2004年冬天的第一場雪”。

  從2004年12月27日至30日下午4時,嘉裏糧油商務拓展(深圳)有限公司(簡稱嘉裏糧油)共接到2162個來自全國的消費者諮詢電話。其中89.2%的人關心其所在地的金龍魚產品是否有質量問題,4.1%的人詢問退貨的具體流程,6.7%的人表示了對金龍魚品牌的擔憂。

  “所有來電都不是好消息.”嘉裏糧油新聞發言人田元智嘆息說。

  同樣的氣氛瀰漫於上海和天津。分別持有“福臨門”和“金象”植物油品牌的上海福臨門食品有限公司和正大集團(天津)實業有限公司,都對驟然而至的退貨狂潮表示驚訝。

  名牌也造假?

  2004年12月27日,衛生部通報了該年度對北京、天津、吉林等13個省(區、市)的植物油衛生監督抽檢情況。通報說,經過對生產企業和市面銷售的植物油進行抽檢發現,有近一成的植物油不合格。抽檢的574份樣品中,522份合格(52份存在問題)。

  衛生部同時披露了不合格產品名單,並要求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依法責令生產單位予以公告收回。在這份“問題油名單”中,金龍魚、福臨門、金象等著名品牌的大豆色拉油赫然在列。這幾個品牌皆因“酸價不符合國家標準”而上榜。

  金龍魚和福臨門,分別佔據國內植物油市場的第一和第二份額,加在一起則超過五成。金象名氣稍遜,卻也在華北市場穩據一席之地。業內人士認爲,抽檢結果對整個植物油市場的衝擊力不可低估。事實證明了這種判斷。

  衝擊首先在離消息源最近的北京顯現。12月28日上午,走進家樂福北京國展中心店的顧客會發現,食用油專區的貨架空了許多。

  一名超市工作人員稱,雖然沒有接到相關部門的書面通知,但因看到媒體報道,他們決定主動撤掉金龍魚、福臨門和金象相關批次的“問題油”。

  雖然衛生部通報的“問題油”,僅僅是這些品牌的個別批次,但不在批次之列的上述品牌的油品,同樣乏人問津,不得不降價促銷,進而撤架,退貨。此後,媒體更多的報道加劇了這一趨勢,網上還出現了不少情緒激憤的評論“名牌也造假,老百姓還能吃什麼?”

  尚屬安全食用範疇

  出人意料的是,與以往歷次查處假劣產品不同,衛生部通報後,金龍魚、福臨門和金象齊齊喊冤,一度傳出要與衛生部“對簿公堂”的消息。

  首先作出反應的是金龍魚製造商嘉裏糧油。該公司一邊承諾回收相關批次全部產品,同時指出,公司複覈企業內檢和第三方機構的檢測結果發現,相關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與衛生部通報情況有出入”。

  據本刊了解,酸價升高是反映油脂品質下降,油脂陳舊的指標,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規定了其限量。2004年10月1日前,按照規定,大豆色拉油的酸價不能低於0.3;通報中,金龍魚、福臨門、金象三種品牌的大豆色拉油的酸價分別爲0.5,0.45,0.5,顯示超標,但2004年10月1日後,新規定將大豆油(包括大豆色拉油)的標準做了修改,一至四級油品的酸價限量分別爲0.2,0.3,1.0,3.0,也就是說,3.0以內都屬安全食用範疇。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向《中國新聞週刊》解釋說,這三種油其實都屬於可安全食用的範疇,只是在品質上沒達到一、二級產品的要求。

  金象製造商正大集團,則對抽檢的程序提出質疑。12月29日,正大集團主動向各大媒體傳真了一份聲明。在這份通篇充滿問號和感嘆號的聲明中,正大集團表示衛生部“抽檢程序不合法”,對檢測結果,“感到莫名其妙”。

  按照《健康相關產品國家衛生監督抽檢規定》第七條規定,“承辦健康相關產品國家衛生監督抽檢任務的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應該指派兩名以上衛生監督員採集樣品,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應當通知樣品的生產企業或進口代理商在規定的期限內,對樣品的真實性進行確認,逾期不確認的,視爲對樣品真實性沒有異議”。

  但正大集團在聲明中表示,“公司對整個過程毫不知情,不知是否被抽查,不知在何時何地被抽查,也不知抽查的油樣是真是假,檢測結果是否準確。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有關部門就發佈通告,還有許多媒體打電話至公司詢問覈實此事,之後,我們向所在轄區衛生部門瞭解此事,對方也不知道此事。我們不禁要問,國家的質量監督、新聞發佈程序是否存在問題?這種做法對企業是否負責?”

  其他兩家企業也表示,對抽檢的整個過程不知情。

 [1] [2] 下一頁
 
稿源: 中新網   編輯: 張薇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