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健康之家 > 健康專題 正文
關鍵詞:
處暑節氣養生 處暑飲食 處暑養生
2011.8.23 處暑
  處暑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
醫生的話:
  “處”即爲“止”,也就是停止的意思,代表着暑季即將結束。處暑意味着天氣逐漸轉涼,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形成了中午熱,早晚涼的現象。此時的氣候隨着“一場秋雨一場涼”而不斷變化着。秋季氣候乾燥,廖主任建議人們除了把關注點從防暑降溫轉移到防寒保暖上來以外,還要注意潤肺防秋燥。
第四中心醫院
廖輝 主任醫師
擅長中醫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尤其是治療心腦血管[詳細]
  23日迎來傳統節氣之一的處暑。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處暑期間,天氣由熱轉涼,很多人都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也就是“秋乏”。營養專家表示,保證充足睡眠和多食鹼性食物可驅“秋乏”。
利好食材 利好食材 利好食材
·23日處暑 居宜“早睡早起”
·23日19時21分處暑當心秋老虎
·23日“處暑”少食辛辣多清淡
·處暑時節飲食防燥早晚防涼
·23日處暑天氣轉涼晝夜溫差大
·23日處暑:當心“秋燥”傷人
·本週天氣:處暑到 天晴好
·23日處暑:每天多睡一小時
處暑節氣易“秋燥”,防秋燥的最好方法便是增強身體素質。確保充足的睡眠及睡眠質量。加強晨練。重視精神調養,儘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適應秋季收斂之性。
健康人羣防秋燥 老人兒童防感冒 愛美女士注意保暖
  處暑時節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保持飲食清淡。梨、葡萄、西瓜之類,梨的品種很多,特別推薦食品——酸梨。適量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雞蛋、瘦肉、魚、乳製品及豆製品等。
·處暑吃什麼 果蔬解“秋乏”
·處暑養生:飲食清淡早睡早起
·一夏無病3分虛處暑飲食8字訣
·處暑飲食:謹防秋燥多酸少辛
·處暑飲食:保證睡眠健脾潤肺
·處暑天燥 多食果蔬 少沾辣椒
·處暑節氣飲食以甘寒汁多爲佳
·處暑時節飲食防燥早晚防涼
對付“秋燥”的飲食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開水中加鹽或蜂蜜,儘量少吃油炸、燒烤以及熱性食物,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粥湯。
  鴨肉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之功效。中醫認爲,鴨子吃的食物多爲水生物,故其肉性昧甘、寒,入肺胃腎經[詳細]
  銀耳,性質平和,特別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肺病、喉嚨乾燥、聲音嘶啞的患者。適宜身體瘦弱、營養不良及產後虛弱者食用。銀耳富含豐富的營養素和維生素,常食用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秋季天氣乾燥,身體較爲虛弱的女性在此時節可適當多食一些。[詳細]
利好食材   梨,性涼味甘微酸,入肺、胃經,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主治熱病傷津、熱咳煩渴、驚狂、便祕等症[詳細]
梨粥
利好食材
芝麻菠菜
利好食材
青椒豆腐
利好食材
  將梨洗淨後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梨,味甘酸性涼,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氣,兩者同煮爲粥[詳細]   菠菜去根洗淨,在開水鍋中滾燙一下,撈出浸入涼水中,涼後撈出淋幹水分,切成段,放入盤內,分別加入鹽、味精、香油,攪拌均勻,將芝麻撒在菠菜上[詳細]   豆腐用開水燙透,撈出晾涼,切成1釐米見方小丁。青椒用開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將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鹽、味精等攪拌均勻,盛入盤內[詳細]
  祭祖、迎秋: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開漁節: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吃鴨子: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
   潑水習俗: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詳細]
利好食材
  秋天,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做一些登山、慢跑、郊遊等戶外運動。但要多注意滋脾補筋。因爲秋天金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前幾天我們就提到過劉翔因傷退賽的原因,就是和筋有關。所以,在運動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劇烈,做好準備活動,避免傷筋[詳細]
編輯:李娜 設計:史小凡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